除了之前提到的聚苯乙烯、岩棉、玻璃棉、发泡水泥、秸秆等常见芯材外,轻质复合墙板的芯材还有许多其他类型,这些芯材往往针对特定性能需求(如更高强度、更好环保性、特殊功能性等)设计,以下是较具代表性的类型及特点:
一、无机类芯材(防火、防潮性突出)
1. 加气混凝土芯材
构成:以水泥、石灰、硅砂为原料,加入铝粉发泡后蒸压养护制成,内部为多孔结构(类似 “人造轻质石材”)。
性能特点:
优势:防火 A 级(全无机)、自重轻(干密度≤600kg/m³)、强度较高(可承重轻微吊挂)、隔音性好(多孔吸声);
不足:保温性中等(导热系数 0.1-0.15W/(m・K))、易出现收缩裂缝(需做好拼接处理)。
应用场景:多用于中高层住宅内隔墙(兼顾强度与防火),常与水泥纤维板复合增强表面平整度。
2. 陶粒混凝土芯材
构成:以陶粒(黏土烧制的轻质颗粒)为骨料,混合水泥、砂制成,颗粒间形成空隙实现轻质化。
性能特点:
优势:抗压强度高(远超发泡水泥)、抗渗性好(陶粒表面多孔但内部闭孔)、防火 A 级、耐久性强;
不足:重量略大(面密度 100-150kg/㎡)、成本较高。
应用场景:对强度有要求的非承重外墙(如低层建筑外墙)、地下室隔墙(需抗渗)。
3. 珍珠岩芯材
构成:以珍珠岩(天然火山岩经高温膨胀制成的白色颗粒)为主要原料,混合水泥或石膏粘结成型。
性能特点:
优势:防火 A 级、保温隔热(导热系数 0.06-0.08W/(m・K))、无害(天然材料);
不足:吸水性较强(需添加防水剂)、强度较低(避免重压)。
应用场景:高温环境隔断(如锅炉房附近)、对环保要求高的儿童房隔墙。
二、有机 - 无机复合芯材(平衡性能)
1. 聚氨酯(PU)夹芯材
构成:以聚氨酯硬泡(液体原料现场发泡,闭孔率≥90%)为芯材,通过喷涂或灌注方式与面板复合(无需粘结剂,整体性强)。
性能特点:
优势:保温性(导热系数低至 0.022W/(m・K),优于 EPS)、防水性好(闭孔结构)、抗变形能力强;
不足:防火性需改进(普通 PU 易燃,需添加阻燃剂达到 B1 级)、成本高。
应用场景:高端住宅外墙保温(寒冷地区)、冷库内隔墙(保温需求)。
2. 改性聚苯颗粒芯材
构成:以废弃聚苯乙烯颗粒(回收泡沫破碎)为骨料,混合水泥、胶凝材料及改性剂制成(“再生材料利用” 类芯材)。
性能特点:
优势:环保(回收利用)、成本低、保温性接近纯 EPS(导热系数 0.05-0.07W/(m・K))、防火性优于纯 EPS(水泥包裹颗粒);
不足:强度较低(需依赖面板增强)、重量略大于纯 EPS 芯材。
应用场景:经济型住宅隔墙、旧建筑改造(兼顾环保与成本)。
三、功能性芯材(特殊场景需求)
1. 石墨改性芯材(EPS/XPS 升级款)
构成:在聚苯乙烯原料中加入石墨颗粒(天然隔热材料),制成石墨 EPS(GEPS)或石墨 XPS(GXPS)芯材。
性能特点:
优势:保温性比普通 EPS 提升 20%-30%(导热系数 0.03W/(m・K))、防火性略提升(石墨可抑制燃烧);
不足:成本比普通 EPS 高 10%-15%。
应用场景:节能建筑外墙(满足更高节能标准,如被动式住宅)。
2. 玻化微珠芯材
构成:以玻化微珠(火山岩高温膨胀后表面玻璃化的轻质颗粒)为骨料,混合石膏或水泥制成,颗粒表面闭孔、内部多孔。
性能特点:
优势:防火 A 级、保温隔热(导热系数 0.07-0.09W/(m・K))、不吸水(表面玻璃化)、抗裂性好;
不足:成本较高(玻化微珠原料贵)。
应用场景:潮湿且需保温的区域(如南方一楼隔墙,兼顾防潮与隔热)。
3. 秸秆 - 水泥复合芯材(环保再生)
构成:以农作物秸秆(麦秸、玉米芯)为纤维骨架,混合水泥、固化剂压制而成(解决纯秸秆芯材易潮、易燃问题)。
性能特点:
优势:绿色环保(秸秆资源化)、质轻(面密度≤70kg/㎡)、成本低;
不足:防火性需通过水泥比例提升(可达 B1 级)、强度中等(需避免剧烈撞击)。
应用场景:农村自建房、生态民宿(强调环保与就地取材)。
总结:芯材选择的核心逻辑
轻质复合墙板的芯材本质是通过 “材质组合” 平衡重量、强度、防火、保温、成本五大核心指标:
追求防火→选岩棉、玻璃棉、发泡水泥、加气混凝土;
追求保温→选 EPS、XPS、聚氨酯、石墨改性芯材;
追求防潮→选陶粒混凝土、玻化微珠、PU;
追求环保→选秸秆 - 水泥复合、加气混凝土、珍珠岩;
追求性价比→选普通 EPS、改性聚苯颗粒。
随着材料技术发展,芯材正逐渐向 “多功能复合” 方向升级(如防火 + 保温 + 隔音一体化),例如岩棉与石墨 EPS 分层复合芯材,可同时满足防火和高保温需求,这类组合芯材在高端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