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学性质
与单质反应:铟在空气中稳定,加热到熔点以上会氧化成 In₂O₃;能与硫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反应,生成 InS 或 In₂S₃;室温下能与氟、氯、溴反应生成 InF₃、InCl₃、InBr₃,加热条件下与碘蒸气发生反应;能与氮气在高温下反应;也能与钍、铌、铂等金属发生反应。
与无机化合物反应:铟能与盐酸、稀高氯酸、稀硝酸等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氢气,与浓硝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硝酸铟、二氧化氮和水;能与过量的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钾反应;还能与氯化铟、溴化汞、硫化铟、三氧化铟等卤化物发生反应。
与有机化合物反应:铟能与烷基氯、烷基溴、烷基碘以及十羰基合二锰等有机化合物反应。
平板显示与触控技术
ITO 靶材(氧化铟锡):
铟的消费领域是生产 ITO 靶材,占全球铟消费量的 70% 左右。ITO(氧化铟锡)是一种透明导电材料,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(LCD)、有机发光二极管(OLED)、等离子电视(PDP)和触摸屏的电极。
原理:ITO 薄膜兼具高透光率和导电性,使屏幕能实现显示和触控功能。
应用场景: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电视、电脑显示器等。
柔性电子器件:
铟的延展性和导电性使其适用于柔性电路板(FPC)和可穿戴设备(如智能手表、柔性屏)的透明电极制造。
氢能与储能
电解水制氢催化剂:
铟基催化剂(如铟掺杂的氧化物)可降低析氢反应的过电位,提高电解水效率,助力绿色氢能生产。
燃料电池:
铟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(PEMFC)中用于催化剂载体或抗腐蚀涂层,延长电池寿命。
与生物相容性材料
医用涂层:
铟化合物(如氧化铟)的特性使其用于手术器械、植入物(如人工关节)的涂层,降低感染风险。
生物传感器:
铟锡氧化物(ITO)纳米材料用于电化学传感器,检测生物分子(如葡萄糖、DNA)。